时间:2025-06-20作者:admin浏览: 次
蓝狮注册在川滇交界的横断山脉褶皱中,泸沽湖如一颗明珠镶嵌于群山之间。乘一叶猪槽船划破碧波,波叶海菜花的白色花瓣在水面上如繁星般闪烁。
如何保护好这颗川滇两省共有的“高原明珠”?如何做好“一湖两岸”司法协同守护?近日,川滇两省的成都环境资源法庭、昆明环境资源法庭、凉山州中级人民法院、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两庭两院)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泸沽湖生态环境与文旅融合司法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如何进一步深化泸沽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统一司法适用以及文旅融合发展司法保障等。
那么,为啥川滇两省的两庭两院要制定这个《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有哪些亮点?为此,6月18日,川观新闻记者邀请了成都环境资源法庭、凉山中院以及丽江中院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解读。
如果泸沽湖畔某个企业因为外排污水造成了湖水域跨行政区划污染,那到底是该云南管还是该四川管?如果两省法院要跨区域协同办案,那要怎么做?如果行为情节严重,涉嫌涉环境资源犯罪的,量刑尺度如何统一把握?
由于泸沽湖是“一湖两治”,一旦出现环境污染,往往可能出现跨行政区划的损害后果,而目前环境监管、资源利用、司法管辖都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这就导致了如果有前述情况发生时,泸沽湖两岸的司法实践可能会面临一些堵点。
“可能面临的堵点之一,就是川滇法院关于泸沽湖保护的裁判标准有差异。”成都环境资源法庭庭长周冀介绍,面对相同类型案件特别是涉环境资源犯罪刑事案件的时候,川滇法院可能会出现案件的量刑标准、当事人生态修复的责任认定不一致等情况。“通俗地说,就是可能会产生类案裁判差异,会使社会公众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质疑,不利于泸沽湖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
另外,就是“一湖两岸”法院的司法协作沟通时间过长。在办理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案件中,不仅仅可能需要跨县域、市域,还可能需要跨省域协作。按照我国相关法律,一旦涉及跨行政区划的案件需要协作,需要先由县级法院提出需求,再一级一级上报。“这样层层报送,时间就会很长,对固定和调查证据非常不利。”丽江中院民一庭副庭长聂云辉说。
这些可能的堵点,在本次发布的《实施意见》中都得到了回应。川滇两省的两庭两院规定,要建立跨层级、跨区域的专业法官会议,共同研究、协调跨区域案件办理、法律适用标准统一等问题;要搭建协同保护信息平台,实现案件信息、证据材料、裁判文书等资源共享,提升司法协作效率。
“大家可以理解为,由以前的两省法院系统对系统沟通变为现在点对点的直接沟通,由以前可能的类案裁判差异变为现在的法律适用标准统一。”周冀说。
假如跨行政区划的污染行为导致了泸沽湖水域污染,修复方案该由哪方制定?效果如何保证?在泸沽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遭到侵害了该怎么办?
按照《实施意见》,两庭两院除了要建立跨区域专业法官会议和司法协作机制外,还要对自然生态、文化遗产等相关内容的保护给予关注。
两庭两院规定,涉及跨区域水域生态修复的案件,修复方案应由泸沽湖管理机构、地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审定。在修复方案实施方面,两庭两院要会同泸沽湖管理机构、地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监督修复方案的实施,共同检查修复效果。
凉山中院环境资源庭庭长张菊告诉记者,《实施意见》就好比一个拉链头,将原本属于泸沽湖两岸的司法力量、行政力量拉在了一起,从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到落实都能够高效协同推进,最终形成保护治理的强大合力。
泸沽湖除了本身是一个需要保护的生态系统外,还是一个文旅融合的目的地,周边有不少传统村落、古建筑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但是在推进文旅融合的实践中,传统古村落可能会面临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能面临一些不当的侵害等问题。
“这些问题,我们本次也和云南方面的法院共同作出了规定。”周冀介绍,两庭两院要维护泸沽湖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的原始风貌。支持非遗传承人通过司法途径维护权益,对侵害非遗项目的行为人,要依法判决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要加强摩梭文化、达巴文化、甲搓舞等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
今后,“如果泸沽湖出现跨行政区划的水域污染、生态破坏到底该怎么管?要如何裁判?”的情况将可能得到缓解。游客乘猪槽船泛舟泸沽湖上时,不仅仅能够感受到波叶海菜花花瓣的繁星点点,还将会感受到泸沽湖两岸司法、行政能力在推动生态旅游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度融合上所做的努力。(川观新闻记者 张庭铭)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